今天上午不知为啥突然觉得应该重新开始写博客,结果折腾了一上午的博客。这个域名申请的很早,写的东西 不多,网站的代码倒是折腾变动了很多次。2012 年 9 月最初使用的是 Github Page,今天依旧放在 Github 上,前几天自定义域名也支持了 https,短期应该不会再折腾了。不扯这些技术细节,下面反思一下为什么 重新开始写博客。
人天然的有表达欲,不是在这里,便是在那里。我相信,一切写下的文字都希望被看到。所以社交网络当然是 一个短期不会消失的需求。关于社交网络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今日再看虽然觉得有点幼稚,观点大抵没有变化。
从博客到微博,碎片化的表达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这也是为何会有重新写博客一说。现有的表达平台都有或 多或少令我不满的地方。朋友圈人太多太齐全,表达的压力对我这种懒得分组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大了; Twitter 本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也有了表达成本。本就和其他人士差距太大, 即使并非熟人社交也不想暴露自己的「智障」;微博,恕我直言,这个网站真的是令人难受,即使找到了合适 的客户端,找到了可以清理时间线的插件,即使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不过最近这段时间微博的使用频率 大大增加,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让我重新发现了微博的有趣,或者说重新发现了表达的乐趣。可是,碎片化表达 终究意义有限。
表达,或者说书写的价值,在于给未来的自己一个锚点,即使不考虑其可能的对他人的启发。
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 RSS 订阅,还在写博客的人依旧不少,虽然不写的人根本不会被看到。 看着他人的记录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比如谢益辉。
那么,当初为什么不写呢?表达的乐趣并非刚刚发现。最初拒绝表达的原因,大抵还是拒绝暴露自己的无知。 对于很多事情,不敢轻易发表看法,深知信息的不充分以及自己见识的浅陋。今天这个情况还是没有改变。 但是表达真的需要全知么?片面的表达,也有其价值。有时候反思一下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点,就能发现 有问题的地方。
不写的原因,还在于过于重视表达本身。举一个做笔记的例子,如果笔记工工整整,格式精美,那么 在书写笔记的时候便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希望破坏美好的事物或者造成不和谐、不一致。自从我把随身带 的笔记本当成草稿纸使用后,已经记了十几本了。
不写还有一个原因是出于隐私的考虑,这里暂时不细说。
最后,这里不是一个严肃的技术或者生活博客,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更新频率的要求, 只是一个记录自己真实想法的,属于自己的地方。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不过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获得的奖赏已经足够我继续下去了。
因为某个检查跑到图书馆避风头,对着电脑工作了一小时不到饿晕出来准备吃饭,发现图书馆一楼居然放了 豆瓣 2017 年度主题书籍的展示书架,刚好最近一段时间看了艺术方面的一些材料, 很久没有借书的我借了两本相关主题的。

一直自诩为电子阅读爱好者,「如无必要,勿买实体书」。其实清楚地知晓实体书有更好的体验, 但是为生活所迫只能选择电子书,搬过家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囤书带来的困难。 为什么之前没有意识到坐拥图书馆这个宝库呢,毕业前好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吧。
我对音乐几乎是一窍不通,包括流行音乐,遑论现代音乐了。为什么会拿起这本书?坂本龙一的名字应该是 从李如一的播客上听来的,对他唯二的了解大概就是觉得名字比较酷,还有他是搞音乐的。 周五中午借的书,当天傍晚和今天晚饭后大致翻完了。感觉很有意思,简单记录一下。
这本书是 2007-2009 年间,ENGINE 杂志总编辑与坂本龙一访谈整理而成,算是坂本的自传,大致按照时间 顺序回顾了到目前为止的一生。
因为我对音乐流派及发展的历史一窍不通,所以书中提到的大部分人名都是十分陌生的。坂本 1952 年出生, 幼儿园接触钢琴与作曲,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并没有刻意去练习成为一名音乐家。在天赋以及 老师的引导下,坂本学习钢琴、学习作曲,直到后来大学进入作曲系。年轻的坂本关心政治,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 即使到毕业后依旧对于将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没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在音乐圈子的工作让他结识了很多业内 人士。YMO 乐队的建立和走红,让他在日本和欧美都有了很高的人气。后来参与《战俘》和 《末代皇帝》的配乐工作,奠定了其国际地位。基本拿遍了电影配乐相关的奖项。2004 年参与了巴塞罗那 奥运会配乐工作。
看书的过程中,找来了 YMO 和坂本的专辑作为背景乐,除了觉得还算有意思,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下面是简单的一些摘录和感想,实体书也有一个坏处,就是不能方便的划线。只能大致随着记忆找到原文手工 输入了。
「我也有可能被分到驹场高中,不过总算还是上了新宿高中。驹场高中原本是一所女子高中,大约四分之三 都是女孩子,说不定去读这所高中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这样的想法是到很久以后才出现。」 可以说非常坦诚了。我在微博上转发了陈奕迅的一个采访视频,男性果然比较幼稚哈哈。
「似乎在关键的时刻,我大概都是选择困难的道路。」 反思自己的人生,除了考博以外,我在关键的时刻,都选择了简单的道路。结果来看,这并不是最优的。
坂本参与了很多「定件」的工作,即在一定要求下创作,对此他的看法: 「无论是限制或者他者的存在,我认为都非常重要。」
身边朋友的死亡,让坂本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无法完全了解,即使是很熟悉的朋友,死后你依旧会发现对他的陌生。 「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这道鸿沟,让我感到彻底的挫败」
911 事件之后,坂本认识了苏珊桑塔格,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从李如一那里听到,之后反复听到,有机会应该 读一下她的作品,她是 2004 年去世的。
前几天刚好流行通信的一期节目标题就是日式的坦诚, 看书的时候确实不断感受到日本人的谦逊和坦诚, 「让各位读者读了这样一个人的自传,我除了深感抱歉外,还想说声谢谢。」
读完书才发现访谈的时间是到 2009 年,我刚上大学。简单搜索了下发现坂本 2014 年确诊为中咽头癌。 休息了两年,现在已经付出了。万幸,希望他能身体健康,继续创作。看着满头银发的坂本,还是 很帅气的。
附上一些链接。
https://www.zhihu.com/lives/93376187001643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