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一天,窗外雨丝纷纷,整理草稿箱的文档。完善一下这篇关于社交网络的想法。很多词句已经是很多年前写下的,前后出现风格及观点不一致的情况请谅解。
SNS,全称 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最早接触网络是初中,钱明柱老师的电脑。最早接触 QQ 是高中,信息课程,最早接触社交网络便是那时,Qzone 或 QQ 空间。
以下内容可能已过时。
SNS总是希望扩张扩大其用户量的,校内改为人人就是。但是圈子这个问题肯定是存在的,QQ空间就很明显。我是讨厌这些SNS社区的,倒不是信息过载,而是信息碎片化,有用的没有多少,还浪费时间,当然,把SNS当做与朋友交流的地方就OK,没必要想着在这里学到什么。 最早接触QQ是高一,算是晚的了。我对QQ空间的热情持续了多久呢?从懒得写日志,懒得看别人的空间开始。两三年而已。 以前会很爱看别人写的东西,发的状态,想象他人在干嘛,他们的生活中愉快的和不愉快的,只要简单瞅瞅。那段时间,博客这么一个东西刚出来,空间与博客齐舞,再后来,人人热起来了,直到现在的微博。中国的互联网还是很精彩的,亦步亦趋的跟着国际潮流,十几亿的人口足以让这些产品不去担忧没有用户群。现在的我,用得最多的有QQ,IM基本就是他,虽然各种和谐不稳定,各种捆绑强迫,但也认了,这一点需要感谢马化腾。这是典型的点对点交流工具,QQ群很少使用,暂且不计在内吧。类似的工具也有很多,中国市场就是一堆。不废话了,简单说自己的想法吧。[2010] 人人注销啦,虽然不知道几个人可以看到,还是说下想念这片留下我四年故事的地方,酸甜苦辣,有轻狂无知,有失去有收获。最后一次,我明白一切欠下的、压抑的,必将归还、爆发。一切错误的,必将有苦果。[2013]
如今的 IM 只有微信了,社交网络真正在用的也只有朋友圈,即使对此也是若即若离的态度。以前有这么一种奇怪的想法:即大人不用 QQ,那么我们长大了也不能用 QQ,殊不知大人不是伴着 QQ 长大的。这种想法是幼稚的。那么承认吧,我们脱离不了这些网络工具,因为其是伴随我们共同成长,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为地去强迫自己割裂无必要甚至有害。也许只有故作成熟的人才会这么做。
关于社交网络这个话题我这么想说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也许关系着自大多疑甚至病态的心理?作为一名重度的互联网用户,也许把网络生活的权重夸大了,协同个人的不成熟,结果便是酝酿了诸多的苦果。社交能力的羸弱不光体现在线下的生活,虚拟空间里依旧是病夫。这也许也是若即若离态度的一个原因。
关于 Facebook 的电影 《社交网络》中的最后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夜扎克伯格寂寞的一遍一遍刷新前女友的 Facebook 主页,他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社交网络究竟是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还是疏远呢?我们这一代是第一次经受社交网络冲击的一代人,大学期间的夜晚,不断的人人提示音飘荡在各个宿舍楼之中,就像几年前师兄们疯狂迷恋 BBS 一样,这些都是“全新”的事物,在对其不可自拔之后总会回归理性,线下的生活终究是基础,如何能迷失在线上呢?也许下一代能够更加平和地看待社交网络,或者不远的将来我也可以平和地看待。
感谢一切技术进步,让我们的距离可能达到如此的近。
疏远或者紧密,都是相处的一种状态,我不能陪伴你,希望可以偶尔的想起你。
%cat /proc/cpuinfo
processor : 0
model name : ARMv6-compatible processor rev 7 (v6l)
BogoMIPS : 2.00
Features : swp half thumb fastmult vfp edsp java tls
CPU implementer : 0x41
CPU architecture: 7
CPU variant : 0x0
CPU part : 0xb76
CPU revision : 7
Hardware : BCM2708
Revision : 000e
Serial : 000000005740d64d
%uname -a
Linux rpi 3.10.19+ #600 PREEMPT Sat Nov 16 20:34:43 GMT 2013 armv6l GNU/Linux
Xware1.0.5_armel_v5te_glibc.zip
下载地址:http://g.xunlei.com/thread-208-1-1.html
官方论坛教程
http://g.xunle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3
简单步骤
下载上述的可执行文件,直接运行,得到激活码按照提示绑定即可。
远程下载地址: http://yuancheng.xunlei.com
提示“无磁盘”,无法下载
没有挂载磁盘。迅雷是检测挂载的磁盘来作为下载的目录。所以要保证几个事情,一是迅雷要具有写入权限;
二是必须要有挂载的磁盘,而且这个磁盘必须不是挂载到根目录的。通过以下命令实现。
sudo mkdir /mnt/thunder #建立一个文件夹
sudo chomd 0777 /mnt/thunder #更改文件夹的权限
sudo mount –bind /home/name/thunder /mnt/thunder #家目录下的 thunder 是实际目录, /mnt/xunlei是挂载到的目录
重启
./portal -s
./portal
查看运行状态
接下来看到迅雷运行成功之后,在其他设备上,或者有图形界面的系统也可以在raspberry上,
登陆这个网页http://raspberry's IP:9000/getsysinfo
比如我的raspberry地址是192.168.1.120,我就登陆http://192.168.1.120:9000/getsysinfo
然后会看到这个:
[ 0, 1, 1, 0, “7DHS94”, 1, “201_2.1.3.121”, “shdixang”, 1 ]
其中有用的几项为:
在家,告别了学校的百兆网络。目前3G 过活。无奈发现虚 拟机中的gollum 运行极度缓慢,Chrome 的开发者工具显示 waiting time 达到了10+ seconds。遂至Github 的官方repo 中搜索”slow”,发现 issus177 遂解决。
same problem, I’m here by searching slow in the repo. Thanks @arr2036 for “One thing that can cause Gollum to appear like it was responding slowly is that webrick does reverse DNS lookups by default (don’t ask me why). “
This is really stupid when you setup gollum in vm(vmware) and browser in the host machine, the IP is something like 192.168.8.* . and the reverse DNS lookups webrick does cause me 10s or more under my poor 3G network.
To resolve it, just add two lines in the hosts of vm.
192.168.8.1 host-m
192.168.8.101 vm
Then, Everything is OK.
话说,webrick 为甚要反向查询呢?真是坑爹。